享有“西南第一庄”之称的会龙庄坐落于四面山景区双凤场。在连绵的青山掩映下,整个庄园青砖碧瓦、水墨长廊、凉亭天井,自成一派古色古香的绝美风景。
(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,视频来源@江津区广播电视台)
近日,本报的特约摄影谭文奇
来到会龙庄
拍摄一系列古装照
古色古香的美女
加上拥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会龙庄
让你穿越回古代
来不及解释了,快上车!
▼▼▼






庄园坐西朝北,占地面积约2.1万平方米,现存一大一小两碉楼、16座院落和18口天井,全庄园共有328根整石柱,1084扇门,构成整座庄园的骨架,202个屋舍错落有致地镶嵌其中。据说,庄园在全盛时期配备有专职开门开窗的仆人,从天微明开始工作,所有门窗都打开时已到晌午,休息片刻后又要开始关闭门窗。


隐藏于深山多年的会龙庄得到世人关注,缘于一个巧合。江津文管所所长在一次文物整理中,发现一只做工精美却查不到来历的水晶白鹤,经过反复查找,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这座庄园,神秘多年的会龙庄这才出现在世人眼前。






关于会龙庄真正的主人是谁,一直以来众说纷纭。来自四川社科院的特约研究员、高级工程师刘锡玉在观察研究中发现,会龙庄并非仿制紫荆城,而是与昆明平西王府建筑格局更加相似,进而提出会龙庄的主人是吴三桂的说法。














至于吴三桂何时安排何人建此庄园,刘锡玉在查阅大量资料后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。江津的县志上曾记载,清康熙年间,吴三桂曾派大将王屏藩入川至江津。刘锡玉认为,会龙庄后代的王姓主人的先祖,就是吴三桂的大将王屏藩。




第二种猜想是,会龙庄规模宏大,设计间充满皇家气势,中堂的高度只比故宫大殿低一点,可见其房屋主人的野心和势力。此人应是御前红人,颇为皇上赏识宠爱。同时极富权势,可以挪用皇家专用楠木如此之多,这种人在清朝历史上本就很少。和珅,因其惊人的财富和权势自然成为人们猜测的对象。














第三种意见认为,明、清时期,民间称“龙”乃大忌,一不小心就可能因触犯朝廷被诛连九族,会龙庄却与“龙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会龙庄内,祠堂内端放的木制龙椅,一下子将建文帝与这庄园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。民间传闻,朱允炆从大火中逃生,乔装成僧人逃难至西南边陲,在深山密林中修建“皇宫”,继续做皇帝梦。史书《明史恭闵帝本纪》中就曾记载,建文帝极有可能在现江津境内修建了会龙庄。

